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中文核心期刊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省级刊物发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省级刊物发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10-2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省级刊物发表

期刊周期:双月

期刊级别:

国内统一刊号:33-1237/C

国际标准刊号:1008-942X

杂志简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在保持和发扬文史优势的同时,注重加强理论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四校合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原《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期刊简介编辑获奖情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作为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之一,是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入选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省期刊方阵“精优型期刊”;四校合并以来,历获浙江省、华东地区及全国有关期刊奖,也是中国人文社科各评价机构、各检索机构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历年“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2008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形式规范检查中,获首批“规范A类期刊”称号;2009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编校质量评估”抽检中,成为全国人文社科类期刊中唯一合格的非外语类期刊。

  办刊方针

  在“名刊”建设中,浙大社科学报确立了强化现有办刊方针,侧重在不改变现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但对正文外的其他主要信息实施英语化和标准化),立足以本土化发展为根本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跨越国界的学术交往中,通过论文作者的国际化、引证作者的国际化(成果在世界范围内被引用)、编委成员的国际化、传播范围的国际化等途径,向国际学术期刊标准或水平靠拢,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大舞台,开拓“名刊”面向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新渠道,努力为具有原创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与世界学术对话的机会。

  报道内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在保持和发扬文史优势的同时,注重加强理论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影响力

  由于严把论文学术水平关,杜绝了学术泡沫,浙大社科学报的办刊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国内外著名学科的文献计量评价系统中影响越来越大,科研竞争力越来越强,期刊引用率、转载率连年上升。其中,基金项目比在全国所有社科期刊(含社科院系统权威期刊)排名中,曾连续多年稳居所有检索机构排名第一位,文献计量排名继续名列全国所有综合性大学学报和社科院综合性理论期刊前二或前三的位次。2010年,中国科学院信息所发布了中国高影响力期刊报告(五年均值),《中国社会科学报》予以报道,浙大社科版的五年影响因子、五年总被引频次等数据均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总排名第三(《中国社会科学》位居第一)、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总排名第二,获教育部副部长表彰;2010年,在“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信息所、南大CSSCI等三大著名数据库和评价机构发布的影响力指标排名中,浙大社科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总排名均名列前茅:在“中国知网”中,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均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中国社会科学》第一),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二;在南大CSSCI的影响因子排名中,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在“中信所”排名中,也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浙大社科学报的网络传播也居全国高校学报(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先地位: 2008年,网页即年下载率为81.1%,位列全国高校综合性社科期刊第二;2010年,仅在浙大社科学报自己网站的年度下载量就已超过15万。

  刊录比率

  近年来,浙大社科学报来稿量连续三年以每年千篇的幅度递增,年来稿最多已达6900余篇,退稿率近98%。2008年是浙大社科学报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十周年,也是浙大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十周年。为更好地总结办刊经验,检讨存在问题,浙大社科学报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而是向海内外著名学者发出了百余份意见征求函,约请专家学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和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意见征求函在学界获得很好反响,半月内即收到海内外百余份反馈意见;学者们在对浙大社科学报的发展提出很好建议的同时,也纷纷对浙大社科学报的办刊质量和编辑水平予以较高评价。特殊的“刊庆”活动受到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浙大学报邀百余博导点评质量》《开门办刊 广纳谏言:学报社科版接受百余位海内外著名学者点评质量》。

  投稿须知编辑1.1 该刊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制。编辑接来稿后,先查对稿件内容、投稿人信息、联系方式等有无备齐,再对稿件进行初审,经初审认可的稿件即进入专家评审程序,编辑部对初审合格的稿件进行复审,根据稿件质量确认盖章,对基本合格的稿件经匿名处理后,发函给审稿人,一般要求在一个月内审毕。审稿人按审稿单项目进行评审,写出具体审稿意见。编辑收到审回稿后,参照专家意见,实行传统'三审'审稿制,确定稿件采用与否。本刊对审稿人的要求十分严格,审稿人必须是学风严谨、作风正派的校内外知名教授或博导。审稿人应遵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第19条规定,并做好未发稿件的保密工作。(“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并对评议过程保密,对不当评价、虚假评价、泄密、披露不实信息或恶意中伤等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1.2 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在投稿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财产权即让与给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身权与本著作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之权利。作者于交付稿件时,除相关文件外,另需缴交《著作权让与书》正本。1.3 凡遇专家仍无法审定或专家对其存有疑义的稿件,则交由本刊编委组(五人以上)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来品评稿件,尽量发现有价值的好稿子。1.4 稿子经编辑与作者修改、整理后,由责任编辑写出书面意见,交执行总编进行审察后再送交本报常务副主编、主编审察,给以最终确定。1.5 该刊在对作者稿件进行匿名送审的同时,对审稿人也进行匿名处理,进行严格的双向匿名。1.6 因该刊力量所限,并按通行贯例,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作者务请自留底稿。投稿后三个月仍未收到编辑处理意见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穷根”与“翻身”: 第二次乡村变革后的精英再生产机制研究

  韩福国 宋道雷2014-04-15 11:52江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杨雨蕾2015-10-26 10:37:09“统合治理”: 地方政府经营行为的一种理论解释

  周鲁耀2015-10-26 10:34:28从范式转型看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

  张和龙2015-10-13 18:40:52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

  韦路 丁方舟2015-10-13 18:40:17中国式民主道路的逻辑形成

  段治文 石然2015-10-13 18:39:17研求学术: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制度的演进

  商丽浩 葛福强2015-09-24 18:09:36地方政府控制落户的行为逻辑及其制度基础

  高翔2015-09-11 17:23:39社会建构还是资源动员?——社团卷入与人际关系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机制研究

  吴结兵 沈台凤 宋程成2015-09-11 17:21:11国有控股、市场竞争与股权激励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研究

  贾生华 陈文强2015-09-11 17:17:42亲子论辩研究刍议

上一篇:桥梁建设期刊官网论文发表

下一篇:黑龙江省酿酒杂志论文发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