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05-26
急性乳腺炎中医名为"外吹乳痈",好发于产后尚未满月哺乳妇女,本篇妇科论文总结主要原因为:①产后哺乳不当,或乳头内陷,不能将乳汁吸尽,使乳汁瘀积;②乳头破损,或婴儿吃奶后含作乳头睡觉,使邪气(病毒、细菌)进入乳络;③或母亲过食滋腻饮食,至使乳汁过浓,排空不畅,堵塞乳络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乳汁瘀阻,形成乳痈。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疏通脉络,排出瘀积的乳汁,方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性妇产科学技术类期刊。自创刊以来,得到全国妇产科专家、学者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始终坚持“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妇产科临床医生诊治水平服务”的办刊宗旨。指导性强、覆盖面广,发行量位居国内同类期刊的首位。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妇产科学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单纯性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38例单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中医治疗整个过程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单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痊愈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后电话随访2月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中医外敷内用治疗单纯性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可减轻病患痛苦,促病患早日康复。
关键词:单纯性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体会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多发生在产后2个月之内,典型症状是乳房胀痛,扪及硬块,哺乳困难,体温升高,治疗若不及时,可以形成脓肿[1]。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单纯性(瘀滞期)和化脓性(成脓期)两型[2]。血常规检查:中后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查体可扪及包块,皮温高,压痛。
笔者从事乳腺科工作多年,经常见到年轻的母亲前来就诊时的痛苦,部分病患甚至因治疗不及时,错过药物保守治疗期,转为化脓性乳腺炎,需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须断奶,后果严重。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单纯性急性乳腺炎(乳汁瘀积期未成脓时)的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作研究对象,年龄在22岁~38岁,平均(31.5±1.7)岁,病程1d~15d,平均(8.6±1.5)d,属于第一胎的32例,第二胎的6例。其中有11例之前已请民间推乳师作过推乳,效果欠佳,仍然反复发作。本次探究的38例病患均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乳腺疾病诊治》第二版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单纯性急性乳腺炎。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内服 柴胡10g、白芍12g、牛蒡子10g、金银花30g、连翘15g、瓜蒌壳15g、蒲公英20g、陈皮15g、川芎15g、木通12g、延胡索15g、王不留行30g、甲珠5g。水煎服,1付/d,根据病情轻重,连服3~5d。
1.2.2外敷中药 皂角刺10g、紫花地丁15g、枳壳12g、益母草10g、重楼5g、丝瓜络10g,莪术10g、青皮15、路路通10g,以上诸药打成粉末,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理疗时均匀地敷在病罩皮肤上。
1.2.3理疗 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将两片电极板贴在外敷中药上,治疗20min,然后用微波治疗仪照射20min。
1.2.4人工推乳 将中药擦干净,在病罩处涂抹耦合剂,护士将双手掌贴在乳房上,双手拇指从病罩部位的外侧由外向内(乳头方向)推,尽量将瘀积的乳汁挤出,这个过程患者很痛,应当事前告知患者。对乳房偏大,硬块较大而多的疼痛感较强者,不可操之过急,猛力推乳,还应循力渐近,以免患者惊慌恐惧而拒绝治疗。
上述方法1次/d,连续2~3d,只要没有形成囊肿的、没有化脓的都可以进行,效果满意。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参与本次调查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分作3级,其中痊愈:上述症状全部缓解,哺乳通畅,1月无复发。好转:硬块逐渐变软,哺乳通畅,无发热,不痛。无效:上诉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需手术切开引流治疗。
2结果
38例单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痊愈30例,占本次探究总人数的78.94%;好转8例,占本次探究总人数的21.05%,总有效率100%,后电话随访2月症状消失,无复发。
3典型病例
赵燕,23岁,产后25d,诉2d前开始出现右乳胀痛,哺乳困难,1 d前右乳扪及硬块,晚上发热,体温39.3℃。查体:右乳外侧上方皮肤微红,扪及硬块,压痛,血常规报告正常。治疗予以中药2剂,1剂/d,水煎服。外敷中药和理疗、推乳1次/d,共作2次,症状痊愈,再服中药2剂加以巩固。嘱患者每2 h哺乳一次,尽量排空,特别是夜间,哺乳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乳汁浓缩又将乳管堵塞。1月后回访无复发。
4讨论
本文中我们所用到的中药材白芍可敛阴柔肝、缓急止痛;柴胡在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3];延胡索可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陈皮可理气健脾;王不留行多用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的治疗,多种重要药材配伍内服,加上可活血祛瘀、消肿托毒的益母草[4];可消肿托毒、排脓的皂角刺;可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的枳壳;在治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治疗上效果显著的莪术;可祛风活络的路路通等活血祛瘀、消肿托毒的中药材外敷,内外兼职,可达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疏通脉络之效,理疗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减轻水肿,减轻疼痛的作用,还能将中药通过毛孔导入进乳房。这时再通过人工推乳,能比较顺利地将瘀积的乳汁推出。因为本次调查的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一些患者第一次治疗后,效果很好,第2d硬块又起了,这类患者可能夜间哺乳间隔时间较长,乳汁浓缩,又堵塞了乳管。所以特别叮嘱,一定要勤哺乳,夜间不能超过3h。顺利度过产后2月,以后发生乳汁瘀积的机率就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