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麻疹使用激素疗效有何作用

麻疹使用激素疗效有何作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8-09-26

  目的:观察激素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68例成人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泼尼龙4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用三天。 结果:治疗组在缩短发热时间、出疹期及病程方面同常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麻疹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可明显减轻麻疹毒血症状,疗效显著。

中华内分泌外科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2013年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发生了麻疹的大规模的流行,且波及周围县市,3--6月份在我院住院人数近300例,患者为1周岁以下尚未接种麻风疫苗的婴儿和成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加强护理、退热及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部分病人使用了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2013年3月—6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感染科住院的成人麻疹患者68例,均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1],发表文章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伴腹泻5例,并发支气管炎4例,肺炎2例,肝损害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34.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4~56岁,平均35.2岁,两组间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住院治疗,加强护理及营养、静脉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发高热者用小剂量退热药,剧咳者对症处理。治疗组入院即加用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甲泼尼龙 20mg/剂,剂量40mg/天、静脉滴注。连用3天。

  三、 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病情(如体温、皮疹等)变化,并发症,自然病程,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每日做详细记录。

  四、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病例随体温下降,皮疹开始消退,全身毒血症状和一般情况、眼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肝损害症状体征逐渐改善至消失。两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治疗组在使用甲泼尼龙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成人麻疹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本组病例亦显示这个特点。成人麻疹虽然预后较好,但是麻疹病毒造成的高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皮疹及毒血症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甲泼尼龙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缓解毒血症状,也能减少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对毒血症的高热有退热作用,此外还可以解除小动脉痉挛,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使用甲泼尼龙治疗成人麻疹,在退热,皮疹的愈合消退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文伟,李文娟,乔光彦。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3;85-88

  【2】蔡林,刘亚玲,曾智。麻疹515例临床分析。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6(2):66-68.

  【3】史冬梅,谢青。麻疹77例临床分析。微生物与感染,2006,1(2):107-108。

  阅读期刊:中华内分泌外科

  《中华内分泌外科》本刊以广大外科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内分泌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分泌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内分泌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以传播国内外内分泌外科新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促进我国内分泌外科学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积极报道内分泌外科的新成果和新动态为目的。

上一篇: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护理有何体会

下一篇:胰腺外伤临床治疗有何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