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如何提升药理学教师临床能力

如何提升药理学教师临床能力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8-12-14

  为实现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药理学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本文就药理学教师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参与模式、实践内容及实效性展开思考。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联系疾病与治疗的纽带。传统药理学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传承性,缺乏实践性和探究性,难以适应新医改背景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模式,这就要求药理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的需求。药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最终都是服务于临床疾病,任课教师首先要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对疾病学和临床药物治疗有深入的了解,成为知识性和实践性兼备的高素质教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教师临床实践的必要性

  1.1医学专业教学需要

  临床医学的药理学教学需要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去阐述药理,是以疾病学为基础,临床思维为背景的合理用药,需要将临床实践与药物应用生动融合才能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临床诊疗,提高学习效率,与后期的专业课程良好对接。而大部分药理学教师毕业于药学专业,临床知识相对薄弱,临床病例分析不够透彻,难以准确指导合理用药,迫切需要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1.2药学服务发展需要

  随着医改推进,新形势下的药学服务模式将从现在的临床药学向药学保健发展,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合理用药模式。临床药学的专业性很强,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药学保健更需要有临床医学背景,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并根据病情变化设计出合理化的给药方案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为专业教学储备知识。

  1.3专业教师成长需要

  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素养,还需要拓展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药理学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便于快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接触新的诊疗技术和前沿科学,拓展临床医学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能提高临床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实践,搜集临床典型病例,学习处方点评,了解常规用药,积累教学素材,储备教学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临床情境与理论知识有机衔接,缩小理论教学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差距。

  1.4专业课程建设需要

  近年来,实习单位和招聘单位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理学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优化,增加了“综合实训”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药房、处方分析和情景式模拟用药来加深学生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理解。教师在实践中密切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和抗菌药物滥用等问题,应用于《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综合实训”中,有助于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内容。

  2教师临床实践的模式

  各高校对教师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不同,一般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校情制定相关政策。就我院而言,专职教师每3年时间实践时长需达到3个月以上,并作为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必要条件,充分表明学院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原则上以集中实践为主要形式,即完成至少连续一个月及以上的行业单位专业实践。药理学教师主要是到学院选定的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具体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业余集中实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学院选定的医院学习临床用药和新的诊疗方法,提高实践技能和教学质量。这种实践模式对教师而言时间选择相对自由,但效果难以保障。2)全脱产集中实践学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专职教师教学期间全脱产集中参加专业实践,以保障实践的实效性。主要是以教研室为单位,个人自愿为基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统筹安排教师到医院参加实践锻炼。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系统地了解医院药学工作,全面熟悉药学岗位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深入学习临床合理用药。

  3教师临床实践的内容

  药理学教师临床实践主要是到药剂科进修学习,熟悉药剂科岗位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参与日常药学工作,有一定医学基础的教师可进一步学习临床药学知识。1)药学实践在药剂科主要了解临床常用药物和用药规范,学习特殊药品管理和处方用药,参与处方调剂和处方点评,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在门诊药房注意向患者说明用药交代和用药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质量。在实践中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进行对照,洞察教材中没有的用药知识,如利用西咪替丁不良反应中抗雄激素作用治疗部分皮炎,消炎痛栓剂常用于解热镇痛等。2)临床药学实践主要是实践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教师角色转变为临床药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参与科室查房,与医患沟通,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估和对药物反应进行监护等。临床药师的责任是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干预不合理用药,保障安全用药。通过临床实践,教师能够感受到临床工作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体会到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和沟通技巧,才能对临床药学服务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药理学教师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有的放矢地参加实践锻炼外,有条件时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技能培训和专家讲座,定期到临床一线考察调研和学习交流。同时还要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地自我培养,观摩临床学科教师的讲课[1],与临床医生探讨疑难问题,通过多媒体关注与临床疾病诊疗相关的权威信息,跟随医学生听课,系统地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尤其是诊断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核心课程,培养临床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此外,学校定期开设临床教学能力提高班,分期分批分层次培养,有助于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2]。提升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加强高职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是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真正掌握临床用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积累与提高的过程,需要定期参加临床实践才能紧跟临床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制度,建立一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焕丽,刘晓卉,林秀坤.药理学青年教师临床能力的重要性及自我培养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5(7).584-586.

  阅读期刊:中国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中国医学领域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及开发应用的惟一杂志。杂志主要面向全国医学院校教师及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刊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医学领域中医疗、教学、科研与管理技术与教学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其他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开发、应用与研究成果。

上一篇:预见性护理对骨科如何护理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有何临床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