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核心论文 > 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的应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4-29

  本文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教育作用,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高效率的满足和完成教学实践创新目标。

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器人工程”;实践创新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质是采用任务设定的形式,利用一套完整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教学中的关键目的是合理结合“机器人工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革新思维以及创造潜能,提升学生们解决“机器人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此教学法能满足职业技能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目标和基本要求,机器人工程技术具备的发展实践性、创新开放性等特征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1]。

  1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1项目介绍

  把常规性机器人大赛形式和内容结合成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包含:篮球、越野、跨栏以及接力等等。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

  1.2实践创新目标

  一共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了解任务;第二方面是设定技能目标;第三方面是设定情感目标。首先,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机器人工程的硬件构造,拥有改造机器人的技能,熟练调试机器人以及运用机器人程序设计。然后要提高学生们发现和思考机器人工程制造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利用实践创新教学,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1.3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教学中的实践步骤

  将全班学生根据以优带差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由教师设定六项机器人程序任务,每小组负责一个任务,教师发放相应的任务资料。第一步:了解分析任务。共有六项任务,六项任务分别为:跨栏、篮球、打靶、越野、相扑、火炬接力。教师运用班级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视频,促进学生们更清晰的了解和分析项目任务。每小组通过相应的任务资料进行讨论,找到任务的重难点,探究和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必要时予以指导。第二步:场地设计。每小组都要进行本组的竞赛场地规划和设计。第三步:机器人具体改造。每小组依照教师发放的具体任务进行机器人改造设计。首先需要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设计方案探讨,然后按照制定方案来进行机器人改造和搭建[2]。第四步:机器人程序编制。进行机器人程序编制时,主要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法。第五步:进行项目的具体调试。每小组完成机器人程序录入,进行下传程序,对机器人的传感器设备以及机器人程序进行调试。第六步:检查与评估。让每小组的机器人进行展示,共有三次机会,选取当中的最佳成绩当作本组的最终成绩;进行小组记录填写以及内部成绩自评。将上述内容进行综合,即为每位学生得到的项目成绩。

  2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2.1师生关系转变

  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至始至终坚持鼓励和支持学生们的自主,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引导学生们了解熟悉项目,引导学生们制定方案设计,与学生们共同进行问题探讨,帮助学生们进行答疑解惑,学生们不再只是知识接受者的身份,而是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实践者,由此就可以促进学生们积极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来探究新知识[3]。

  2.2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兼容并进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属于自己独有的特点。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机器人工程教学当中,需要针对机器人工程教学的具体状况,例如学生们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课程知识侧重点的不同以及性格差异等等,适时地采用其他教学方法,由此更加充分的展现出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工程中的教学优势[4]。

  2.3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学生们在项目学习当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这都需要依靠学生们自己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来进行解决,这样就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3结语

  项目教学法是机器人专业在课堂实践教学当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给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重大的影响。相关院校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机器人行业需求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完善,由此为国家培育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型机器人制造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庆丹,刘军,安军.机器人创新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6(1):51-53+80.

  [2]许超,吴新杰.以机器人为工程对象的实验实践教学培养体系[J].实验室科学,2015,18(5):234-236.

  [3]徐宏英,李毅,赵鹏举,等.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245-246.

  [4]明显诚,王国超.引导文法在高校工业机器人工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17(3):104-107+120.

  作者:李培兴 武欣 朱姿娜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上一篇:哲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