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一气周流理论在妇科疾病的应用

一气周流理论在妇科疾病的应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6-22

  “一气周流”包括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子午周天是身体前后上下的气血循环,卯酉周天是左右的气血循环,二者构成一个气血循环的立体空间结构。子午周天主要用于“形”方面的诊断与治疗,卯酉周天则主要用于“气”方面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故妇科病的“一气周流”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调形、调气。其中,调气常用的穴位有:大陵—太冲,中渚—足临泣,复溜—尺泽,支沟—太白,小节—太冲,太白—足三里,合谷—太冲。

一气周流理论在妇科疾病的应用

  关键词:“一气周流”;子午周天;卯酉周天;针刺疗法;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是指女性常患疾病,包括发生于小腹部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不孕症及乳腺病等。一气周流则指的是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现将“一气周流”理论在针刺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述如下。

  1从一气周流(子午周天、卯酉周天)循环理论认识妇科疾病

  “一气周流”是中国先哲对于生命运动形式的精妙阐释,在中医经典著作中都有论述。本文所指“一气周流”包括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子午周天[1-2]又称小周天,是以任督二脉的一气周流为基础,把头面与躯干作为一个整体,精气(或气血)是从下丹田开始沿督脉上行至头顶,再从前面沿任脉下降复归于下丹田,完成一个后升前降的周天循环。妇科疾病多位于小腹部,而小腹部为人体精气贮藏之所,只有精气在任督二脉的升降循环正常,胞宫才得滋养;反之则胞宫失其所养,各种妇科病就发生了。以子午周天循环理论来认识、治疗妇科疾病,可以执简御繁,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针刺疗法在子午周天理论指导下治疗妇科疾病,更有其他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卯酉周天[3-7]是指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一气周流”学说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肾虚、肝郁及脾胃运化失职是影响“一气周流”通畅的关键,治疗上从心肾、肝胆、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进入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提供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新思路。子午周天是身体前后上下的气血循环,卯酉周天是左右的气血循环,二者构成一个气血循环的立体空间结构。子午周天主要用于“形”方面的诊断与治疗,卯酉周天则主要用于“气”方面的治疗。

  2从脏腑功能与经脉循行理论认识妇科病[8]

  任督二脉均起于胞中,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又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的平衡协调,故而任督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黄帝内经》认为,妇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胞宫为核心,冲任督之脉皆起于胞中,带脉约束诸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此,妇科疾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女性经、带、胎、产、乳之生理变化,与肾主生殖的功能健全密切相关。其生殖、生理功能,从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三七肾气平均,直至七七天癸竭,皆受肾气盛衰之主宰。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妇人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叶天士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妇女有“善怀多郁”之心理特点,易于怫郁,易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亦滞,而罹患多病。肝经布胁肋,乳头为其所辖,乳部疾病亦常与肝有关。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升,有统摄之功。若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过度,则可导致脾虚,进而出现妇科疾病。心藏神,主血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与妇科疾病有着极大的关系。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通调水道。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其发病亦可相互影响而出现复杂的病机。

  3关于“象”的认识[9-14]

  《以象释医》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说,通过观察局部可以认知整体。比如耳朵呈现的是头部朝下,臀部在上的姿态,是人体的一个全息图。手、足、前臂、小腿都能对应整个人体。治疗妇科病选穴时,亦可参考此理论,本文选穴参考珠海道医堂胡逸玄老师首创的《易医针灸全息象》。

  3.1手部太极象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①掌面对应人的前面(前头、面、颈、胸、腹);②掌背对应人的后面(后头、项、背、腰);③拇指、小指为下肢,食指、无名指为上肢;④五个手指可视为头部,中指尖(中冲穴)为巅顶(百会穴);⑤中指跟与掌面连接处横纹为咽(天突),掌跟腕横纹处中点(大陵穴)相当于会阴穴,中指尖(中冲穴)与大陵穴连线为任脉;⑥掌背第三掌指关节高点相当于大椎穴,腕背横纹中点(阳池穴)相当于长强穴,中指尖(中冲穴)与腕背横纹中点(阳池穴)的连线相当于督脉;⑦中指第一节为颈项,中节为面及后头,末节为额及头顶,指尖为百会。

  3.2前臂部太极象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手握拳,手与前臂部看成是人体的一个全息像(头与躯干),手部为头,手臂为颈项及躯干;掌面及手臂内侧为头面颈胸腹部,其分布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当于任脉,腕横纹中点的大陵穴相当于廉泉穴,曲泽穴相当于会阴穴;掌背及手臂外侧为后头项背腰,其分布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当于督脉,腕背横纹中点的阳池穴相当于风府穴,尺骨鹰嘴相当于尾骨,手腕部相当于颈项部。3.3足部太极象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把双脚并拢作为一个整体,对应整个人体,足背为人体的后面(背腰),足底为人体的前面(胸腹),大足趾为头,第二、第三足趾为上肢,第四、第五足趾为下肢,双足内侧为人体的正中部位,第一跖趾关节相当于大椎穴,内踝下足跟前相当于尾椎部位。

  3.4小腿部太极象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以足部及小腿部作为整体对应整个人体(头与躯干),足背相当于后脑部,足背横纹中点的解溪穴相当于风府穴,脚踝相当于人的颈部,胫骨前嵴相当于脊柱,胫骨两侧为背腰部,胫骨粗隆相当于尾椎;照海穴太溪穴相当于咽喉部位,小腿后侧相当于胸腹部,腿肚子相当于人的肚子,委中穴相当于会阴穴。

  3.5小腿部阴位象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在小腿部以胫骨为分界分阴阳,内侧为人体阴位象,外侧为人体阳位象,均对应整个人体(头与躯干)。小腿阴位象在小腿的内侧,对应头与躯干的背面,则小腿外侧就相当于人体的前面(头面胸腹),膝关节内侧面相当于后脑部位,阴陵泉穴部位相当于胸部,三阴交穴相当于肚脐,内踝尖相当于尾椎。

  4妇科疾病的针刺疗法[15-21]

  4.1调形

  妇科疾病的症状在任督二脉上常出现的症状及反应:上升通路(督脉)上常可见:腰骶部酸胀疼痛,背痛,颈肩部僵紧疼痛,后头痛,巅顶痛等症状;下降通路(任脉)则可见:失眠,双眼干涩疼痛,鼻塞流涕,梅核气,甲状腺肿大,咽痒咳嗽,胸闷心慌,脘腹痞满、便秘腹泻等症。在子午周天循环通路上的这些不适症状若不解除,会阻碍子午周天的精气运行,胞宫就不能得到精气的充分滋养,使妇科疾病缠绵难愈。因此,疏通子午周天循环通路上的各种异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尤为重要。子午周天循环通路上的不适症状,在相应的部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征象,常见的有:骨部:颈椎、胸椎、腰椎棘突偏歪或小关节错位,骶髂关节错位。筋部(肌肉):肌肉紧张僵硬、压痛、肿胀,甚至出现结节、条索状硬结,可见于腰骶部、华佗夹脊穴、膀胱经、颈肩结合部、耳后、后枕部以及膻中穴、中脘穴附近等部位。皮部(皮肤):斑,痣,小红点、血丝,瘀络青筋,毛孔粗大,局部皮温降低,多见于胃脘部、腰骶部、腕横纹(手部太极象)、内踝(足部太极象)等部位。针灸疗法在治疗这些异常征象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骨部的治疗,最快的方法是正骨手法治疗,可以快速解除症状,也可以用针灸松解骨旁紧张的肌肉,使固定骨关节的肌肉恢复平衡关系,则骨关节错位也可慢慢得以纠正,即“筋柔骨正”。对于筋部的治疗,则可以用圆利针等进行松解,快速缓解症状。而对于皮部则以刺血为主,最常见的是腰骶部刺血拔罐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腰骶部、腹部的不适。局部皮温降低者可用艾灸治疗。

  4.2调气

  妇科疾病的治疗,除了通过调形解除子午周天循环通路上有形的异常征象以促进气血流通外,对于引起这些异常的病因的治疗,也尤为重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标本兼顾,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无论是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归根结底都是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因而调畅气血,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就成为治病的不二法门。调血之法以刺血最为直接而有效,调气之法则因病症不同,所涉及脏腑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但总以调畅上下(前后)之子午周天或左右之卯酉周天的气机循环为主。按象取穴参考珠海道医堂胡逸玄老师首创的《易医针灸全息象》。4.2.1大陵—太冲主要作用:安神定志,疏肝健脾。大陵:心包经原穴,火经土穴,有安神、健脾作用,按象取穴,对应下腹部、会阴部。太冲:木经土穴,疏土健脾,肝经原穴,为疏肝要穴,按象取穴,对应胸背部。从象上论,可以直接治疗下腹部妇科诸疾,也可泻心火降肺气,条畅气机,主治妇科疾病兼脘闷纳呆,心烦失眠等。4.2.2中渚—足临泣主要作用:疏肝解郁。中渚:火经木穴,足临泣:木经木穴。按象取穴,对应的都是胁肋部,可以疏理左右气机,有条达木气,疏肝解郁的作用。主治妇科疾病兼见情绪低落,胸胁部不适,情志病等。4.2.3复溜—尺泽主要作用:补肾纳气。复溜:水经金穴,肾经母穴,尺泽:金经水穴,两穴配伍,肺肾双补。按象取穴,复溜对应下腹部,尺泽对应于会阴部,均可作用于下腹部而治疗妇科疾病,条畅上下气机,主要用于妇科疾病兼有胸闷、短气、气机不畅等肺肾气虚,肾不纳气诸症。4.2.4支沟—太白主要作用:温补脾肾。支沟:火经火穴,通命门之火,补火力强;太白:土经土穴,脾经原穴,运化水湿能力强。按象取穴,支沟对应至阳穴,太白对应心脏部位,均有温阳作用,可以疏通心阳,主治:宫寒肢冷,痛经,不孕等肾阳不足,脾肾两虚诸症。4.2.5小节—太冲主要作用:调节左右升降。小节穴在肺经大鱼际上,从象上看,对应于胸腹部,可降肺气,太冲乃肝经原穴,为疏肝要穴,取象对应胸背部,可升肝气,两穴相配,可调节左右气机升降,主要用于妇科疾病而兼见胸闷不舒、咽痒咳嗽等气机升降失常诸症。4.2.6太白—足三里主要作用:运转中焦,补益脾胃。太白与足三里均为土经土穴,为“真”土,但一为阴土,一为阳土,阴阳相合,补土之力极强,因而可以运化中焦,补益脾胃。按象取穴,足三里对应尾骶部,太白对应心胸部,两者可直接治疗妇科疾病,条畅气机,主要用于妇科疾病而兼有脘闷纳呆,腹泻便溏等脾胃虚弱之症。4.2.7合谷—太冲主要作用:调畅气血。合谷位于大肠经上,属金,主气主降,太冲位于肝经上,属木,主血主升;从象上看,灵骨对应腰骶小腹部,太冲对应胸背部。因此,两穴相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调畅气血,可用于一切妇科诸疾。

  5验案举隅

  张某,女,36岁。主因月经过少2年就诊,B超检查未见异常,无生育要求。平素久居南屋,少见日光,个体经营,平日看店,少活动,自觉双腿沉重,查双腿内侧、外侧、后侧多处明显瘀络。于血海、三阴交、陵泉附近瘀络明显处刺血拔罐,自感大为轻松。患者又诉时常胸闷,呼吸不畅,咽喉不适,查第八、第九胸椎,左右夹脊穴处,肌肉僵硬,行针刺治疗,顿觉呼吸顺畅,甚是轻松。查腰骶部结节、压痛点处,行针刺治疗,亦感轻松。调气:针左侧太冲、大叉穴,有阻力,轻捻转,感针下“气团”渐散开,针下感柔和,询问患者感觉,诉自觉左半身瞬间通畅了。针右侧太冲、大叉穴,感觉没有左侧明显。留针45min,起针后感全身舒畅,甚是欣喜。安某,女,24岁。主因结婚3年未孕就诊,平素月经不调,周期延后,时有胸闷,下腹及手足冷,结合彩超及激素六项,诊断为: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取象:颈椎、胸椎、腰骶部脊柱旁肌肉处有压痛点,用35mm×50mm圆利针针刺,松解筋结。针后立感胸闷好转,呼吸顺畅。调气:大叉+太冲调气,感下腹温暖。之后大叉-太冲、支沟—太白交替施针,数次后,下腹部及手足冷明显好转。按语:疏通子午周天运行通路上的障碍以调形,气机通畅,故胸闷得解。大叉—太冲调畅气机,支沟-太白温补脾肾,使子午周天一气周流,下腹的精气充养,故下腹凉得暖。

  作者:李淑女

上一篇:三联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的应用

下一篇:PCDA循环法在医院后勤管理的应用

相关推荐